天天学习丨实干笃行为人民·时时放心不下
中国已经有多个CSP项目开始建设,中控太阳能位于青海德令哈的10MW塔式电站已经并网、拿到了电价核准,中广核太阳能在完成了德令哈的槽式及菲涅耳式示范项目后开始其第一个大型商业化电站的建设,首航光热在进行产业链整合后开始在甘肃敦煌建设其第一个塔式示范电站,深圳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下属的甘肃光热发电有限公司也于2013年9月在甘肃阿克塞建设其第一个槽式项目。
除了太阳能世界外,德国太阳能工业几乎已经死亡。其它企业虽然还有残余或后续企业,但它们都不是独立企业。
2013年底,德国太阳能产业只拥有4719个工作岗位。在中国廉价竞争对手和全球价格猛跌的冲击下,德国企业纷纷倒下。专家们认为,德国太阳能工业在全球将扮演不了重要角色。但正因为有了政府的慷慨补贴,德国企业没有能及时改组结构,以扩大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全球光伏产业却发展兴旺。
Solon、太阳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等宣告破产。不过,如果努力走出欧洲,立足世界,德方就还有生存的机会。成本魔障可以克服吗?何以克服?这本来是当前绕不开的话题。
(房渊钊南京索斯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一级建造师)。其实,这种心理更说明了光伏成本魔障的烙印之深,它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光伏成本问题的理性分析和解决长期亏损的科学对策。于是,对开拓内需市场的成本又心生恐惧。于是,打破成本魔障成了一场不容回避且事关能源革命的硬仗。
据多方调查资料显示,可以说,无论是投资上亿元的规模化项目,又或是几万元的分布式电站,无一例外,至今尚未听说哪一家企业做到了自己可以消化成本,而无需伸手要求国家给予电价补贴和财政支持的。这种由心而生的恐惧并非毫无来由
目前靠政策扶持和电价补贴重新焕发生机的光伏产业,在内需市场的开拓之路上,能走多远和多久?尤其是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历经多年的发展之后,即使步入了无需补贴也可自我发展的市场化阶段,这不免引入深思,中国的光伏电价补贴原本就是过渡性的,多年难产,这种过渡期还能得以延续吗?于是,新的疑虑浮上心头,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对光伏产业投资成本难以预期而惴惴不安。与此同时,不少已建成的电站光鲜背后却是巨额亏损或收不抵支的烂账。在内需市场上,光伏发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是多年来我国在能源开发上几乎难以逾越的冰山。其实,这种心理更说明了光伏成本魔障的烙印之深,它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光伏成本问题的理性分析和解决长期亏损的科学对策。
(房渊钊南京索斯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一级建造师)。成本魔障可以克服吗?何以克服?这本来是当前绕不开的话题。光伏新政实施以来,光伏产业似乎正从困境中复苏,然而光伏从业者在满心期待的同时也有着种种困惑和疑虑。这种现象,谁能说它与成本投入高、难有回报没有关联呢?很显然,光伏发电投必亏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盘踞在人们的脑海中,这就是本文所要重点阐述的成本魔障。
但是,目前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有的慷慨激昂,有的讳奠如深:有的高谈阔论,有的低调遮掩总之,光伏业界的普遍心态是,不希望影响到目前已得到的电价补贴等。对于未建成的项目,投资方则瞻前顾后,摸不清投资的成本底线,把风险规避押在电价补贴和财政支持土。
据多方调查资料显示,可以说,无论是投资上亿元的规模化项目,又或是几万元的分布式电站,无一例外,至今尚未听说哪一家企业做到了自己可以消化成本,而无需伸手要求国家给予电价补贴和财政支持的。于是,对开拓内需市场的成本又心生恐惧。
这种由心而生的恐惧并非毫无来由。于是,打破成本魔障成了一场不容回避且事关能源革命的硬仗据了解,合肥市政务中心A、B楼屋顶各500平方米,每栋楼拟安装528块120W的建筑光伏蜂窝模块,装机功率为63.36kW,A、B两栋楼总装机容量约为126.72kW。整个屋顶电站将采用就地消纳、余电入网的系统接入方式。根据招标要求,合肥市将提供政务中心A、B楼屋顶资源,投标人按要求投资建设总装机功率不少于120kW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电站建设及运营的所有费用将由投标人自行承担,作为补偿,合肥市将在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后按实际接收使用的电量向投标人支付电费。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合肥市政务中心主楼A、B两座将安装屋顶光伏电站,所发电量在供应自身使用的同时,余电入网。
此外,光伏电站主要设备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年均发电量不低于10万kWh官景栋表示,随着这一基地的建成,必将催生出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光热发电高新技术公司,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奠定扎实的产业配套基础。
我国同样也将太阳能光热发电列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光热发电装机要达到100万千瓦,到2020年要突破300万千瓦。据介绍,此次滨海新区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基地一期将投资35亿元,共有6家企业入住,全部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战略联盟或合作。
官景栋同时透露,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50MW熔盐槽式光热发电项目,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目前投资已超过3亿多元,完成了场平和一个20MW光伏电站自备电厂的建设,即将开始光热发电设备的安装。正是因此,产业基地建设的设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滨海新区的积极响应,并专门为此成立配套产业基金,第一期投资40亿元人民币。
在北京举办的2014世界光热发电技术大会期间,天津滨海光热发电投资公司董事长官景栋透露,天津滨海高新区投资40亿元人民币成立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基金,将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二代半熔盐技术及光热发电全套产业链技术,打造一个包括集热、换热、储热、发电等全套设备生产在内的光热发电全产业制造基地,并包含一个世界级的研发中心。作为新能源发电技术中的生力军,光热发电因其电网友好性特征而倍受各方期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产业发展浪潮,包括美国、德国、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家在内的欧美各工业发达国家均在该产业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和尝试。目前,距离十二五规划预定的时间不过年余,要完成100万千瓦的规划装机目标时间已相当紧迫。这无疑是全球光热发电产业中最豪华的阵容,代表着目前已经通过检验的全世界最先进的光热发电技术。
官景栋告诉记者,为了引进和验证这些技术,天津滨海光热发电投资公司在三年前就开始对全世界的光热技术展开调研,与全球知名的光热发电公司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并对全世界所有在役运行的光热电站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考察,深入探讨其运行维护中的相关问题,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但由于产业配套等多方面的原因,近一两年来国内光热发电产业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除个别小型试验性项目外,尚无具有商业示范价值的光热发电站建成。
其中,集热技术与意大利国家能源实验室ENEV合作;储热、换热技术与德国林德集团以及瑞士的波拉莫斯公司合作;集热设备与意大利阿基米德公司合作;反射镜与Reflex公司合作;跟踪器与BFR公司合作;太阳盐与智利的SQM公司合作。在这里,只需要下一份订单,就能建设成一个拥有全球最高技术的完整的光热电站,这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
但现在,我们必须去认真思考一下未来更大比例的热能需求该如何用绿色能源替代?这一关键问题,无论是新能源电转热还是新能源直接供热,政策层面应当尽快给出一个支持框架。即可以考虑将风电转为热能来满足寒冷季节的热能需求。
因为未来我们发愁的将会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大比例绿色能源供应的新世界,我们无法离开的热能由谁来供应?。热能相较于电能,更易于存储,且存储成本要低廉很多。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未来全球的主导性能源,这一点已得到全球能源行业的广泛认同,但要实现全球的热能和电能需求均由可再生能源大比例供给,面临的障碍还有很多,本文要探讨的其中一个问题是,目前以电力输出为主要形式的太阳能和风能在未来该如何体现其热能供应者的角色?德国智库AgoraEnergiewende发布的《关于德国能源转型的十二个见解》报告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德国,大部分的热能需求增长出现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这些月份也正是风力最强也即风电成本最低的时候,这提供了很有利的相关性。如风电采暖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示范。
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热能的消耗约是电能消耗量的两倍,这一点是人类的现实需求决定的,本质上是无法改变的,而热能的供应目前仍大比例地依靠燃气或燃煤等传统能源。但我们的目标是要迈向全新的绿色能源时代,建立一个低碳甚至零碳的新世界,为此我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解决热能和电能的供给问题。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双重模式的热电系统将被采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讨论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电价问题,而现在,也应是我们开始讨论可再生能源热价问题的时候了,国家能源局一直在研究制订的《可再生能源供热实施方案》将重点落在以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质能为主的供热应用上,但自去年6月份开始传出此消息至今,该方案仍未出台。
可再生能源热能市场作为一个相对草根的市场,没有强势的电力央企和实力民企的参与,没有政府、行业以及媒体的重视和呼吁,其发展的脚步显得异常沉重。但从远期来看,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热来满足热能需求应是一大发展趋势。